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傩声的词语解释
傩声的意思
拼音:nuó shēng    注音:ㄋㄨㄛˊ ㄕㄥ
使用场景
傩声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常用于形容音乐、歌唱或者其他艺术表演中的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或呼喊时的声音特征。
例句
1. 他的歌声傩傩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2. 那位小演员的表演真是傩声四溢,令观众赞不绝口。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如同傩戏中的鬼神呼喊声。
基本解释

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驱傩》:“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冂作‘儺、儺’之声,以除逐也。” 唐 姚合 《除夜》诗之二:“儺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传统戏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傩戏的历史、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过一场傩戏,那些演员的傩声真的很吓人。2. 初中生:他的歌声傩傩的,非常动听。3. 高中生:这位演员的表演真是傩声四溢,让人印象深刻。4. 大学生:在音乐会上,歌手的傩声让人陶醉其中。
故事起源
傩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表演的一种仪式。傩戏中的傩神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高亢嘹亮的声音来传达神灵的旨意,以期达到祈福的目的。后来,傩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傩声也成为了傩戏的重要特色。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傩戏中嘹亮高亢的声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观看傩戏时,听到了令人震撼的傩声。
词语结构
傩声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傩”和“声”两个词组成。
详细解释
傩声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指的是傩戏中鬼神的呼喊声。傩戏是中国民间传统戏曲形式之一,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表演。傩戏中,演员扮演各种鬼神角色,通过嘹亮高亢的声音来表达角色的神秘和力量。
(0)
诗文中出现“傩声”的诗词

除夜·其一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