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装得很正经、很有道德的人,实际上却心机深重、不真诚的情况。
- 例句
- 1. 他总是道貌岸然地说着一套道德准则,但实际上却是个伪君子。 2. 别被他的道貌岸然所迷惑,他的真实面目并不可信。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言行举止看似正直、庄重,但实际上却虚伪、伪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面红耳赤”、“表里不一”等,以加深对虚伪、伪善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道貌岸然地说自己从来没有偷过东西,但我们都知道他偷了我的铅笔。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总是道貌岸然地批评别人的作业,但他自己的成绩并不比我们好。3. 高中生:老师一直以道貌岸然的形象示人,但我们都知道他在背后说过一些不好听的话。4. 大学生:那个同学总是道貌岸然地表现自己很守纪律,但实际上他经常迟到早退。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魏公子是一个外表看似正直、庄重的人,但实际上心机深重,他以一种高尚的姿态示人,但实际上却是虚伪、伪善的。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成为了成语“道貌岸然”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道貌岸然”拆分成四个字来记忆,然后想象一个人穿着道士服装站在河岸上,脸上带着一种高傲的表情,看似非常正直、庄重,但实际上内心虚伪、伪善。
- 词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道”、“貌”、“岸”、“然”。
- 词语解释
- dào mào àn rán ㄉㄠˋ ㄇㄠˋ ㄢˋ ㄖㄢˊ
道貌岸然
◎ 道貌岸然 dàomào-ànrán
[artificial outward saintliness;appearance of man of integrity;hypocratical devoteness pose as one of high morals] 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