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勇敢、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不怕艰难困苦,积极投身于工作或事业。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干橹的人,总是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2. 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很干橹,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 基本含义
- 指勇敢地担当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做事。
- 基本解释
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礼记·儒行》:“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櫓;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郑玄 注:“干櫓,小楯、大楯也。”《北史·窦炽传》:“臣虽朽迈,请执干櫓,首启戎行。” 宋 李纲 《建炎行》:“号令新帜旗,仗械飭干櫓。”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勇敢、积极主动相关的成语,例如“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干橹一样,勇敢地面对考试,努力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班长,我要干橹,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活动。3. 高中生: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我要干橹,努力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要干橹,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福利和权益。5. 成人:在工作中,我要干橹,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 故事起源
- 根据古代航海时代的传说,船员们在航行中需要用力划动船桨,以保持船只的平衡和方向。在风浪中,只有勇敢的船员才能坚持划动船桨,稳定船只的前进方向。因此,干橹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比喻了一个人在困难的环境中勇敢地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努力去做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干橹”这个成语与划船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勇敢的船员在风浪中努力划动船桨,保持船只的平衡和前进方向。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干橹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干”和名词“橹”组成。
- 详细解释
- 干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干”意为勇敢、积极主动,而“橹”则是指划船时用来划动船桨的工具。结合在一起,干橹表示勇敢地担当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