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遗苞一词常用于描述年轻人或有潜力的人因各种原因而过早离世的情况。可以用于表达对早逝者的惋惜和遗憾之情,也可以用于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把握当下。
- 例句
- 1. 他是一朵遗苞,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我们。2. 这位音乐天才是一朵未开放的花苞,可惜遗苞了。3. 遗苞的离去让人们深感惋惜,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
- 基本含义
- 指人生早逝或英年早逝。
- 基本解释
(1).苞,通“ 殍 ”。谓遗弃饿殍。《管子·八观》:“小凶三年而大凶,大凶,则众有大遗苞矣。” 戴望 校正引 洪颐煊 曰:“‘苞’读为‘涂有饿莩’之‘莩’。遗,弃也。谓年大凶则众弃饿死之人於道旁。”《管子·八观》:“众有遗苞者,其战不必胜;道有损瘠者,其守不必固。”
(2).遗脱叶壳。 宋 孙觌 《游金沙寺有陆希声侍郎读书堂在颐山上》诗:“緑笋遗苞半出篱,清谿一曲翠相迷。”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屈原的诗歌和他的故事。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遗苞相关的成语,如“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说那位小明的哥哥是一朵遗苞,他很伤心。2. 中学生:我们班有个同学因病去世了,真是一朵遗苞。3. 大学生:听说那位优秀的学生因车祸意外离世了,真是一朵遗苞。4. 成年人: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因病去世了,是一朵遗苞啊。
- 故事起源
- 遗苞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被视为遗苞的代表人物。这个成语由来自屈原的故事,寓意着年轻才华的过早消逝。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遗苞”想象成一朵未开放的花苞,暗示着年轻人生命的早逝。可以通过与屈原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成语的起源和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遗”和名词“苞”组成。
- 详细解释
- 遗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遗”意为留下、残留,“苞”意为花苞,引申为未开放的花朵。遗苞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生逝去的年华就像未开放的花苞一样,意味着人的生命被早逝所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