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端砚的词语解释
端砚的意思
拼音:duān yàn    注音:ㄉㄨㄢ ㄧㄢˋ
使用场景
端砚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专注于学习或工作的状态。比如,当一个人在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分昼夜地努力学习时,我们可以说他或她“端砚”。
例句
1. 他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地坐在书桌前端砚,一心一意地学习。2. 她的努力和端砚的精神使她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基本含义
指端坐研磨墨砚,比喻勤奋学习、苦心钻研。
基本解释

◎ 端砚 duānyàn
[a kind of high-quality ink-slab made in Duanxi,Guangdong Province] 用广东省高要县端溪地方出产的石头制成的砚台,是砚台中的上品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他的书法作品,以及其他与书法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王羲之一样,每天都端砚,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考试前的几天,我每天都端砚,专心致志地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决定每天晚上都端砚,加倍努力学习。4. 大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我端砚,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希望能被录取。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故事起源
端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朝梁代的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据传,王羲之年轻时非常喜欢书法,为了追求卓越的书法艺术,他经常独自坐在砚台前,专心致志地磨墨,勤奋学习。后来,他的书法成就非常高,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伟大大家。因此,人们用“端砚”来形容勤奋学习、苦心钻研的状态。
英文翻译

1.a kind of high-quality ink-slab made in Duanxi, Guangdong Province (广东端溪所产, 是砚台中的上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端砚这个成语:1. 关联记忆:将“端砚”与勤奋学习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想象自己坐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磨墨砚,努力学习。2. 反义记忆:将“端砚”与懒散、不用功的状态相对比,以此强化记忆。
词语结构
成语“端砚”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详细解释

以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 端溪 所产石制成的砚台。 五代 齐己 《谢人墨》诗:“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牋。”

(0)
诗文中出现“端砚”的诗词

谢人墨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

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

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

(0)

毕履和惠端砚余以大歙砚报之佐以一诗

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

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

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

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

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得刚甫砚,朴钝若刚甫。

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

端砚入手喜有馀,展开古帖聊学书。

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

(0)

谢陈金门法子赠端石砚歌兼索和诗

有生不能投笔起,破浪乘风行万里。

黍稻难谋二顷田,饥寒碌碌惭妻子。

金门先生哀我穷,持赠端砚相磨。

自言此物足珍重,使我一拓文人胸。

佐之楮先生,友以中书君。

长日供挥洒,亦足张我军。

嗟我以砚为性命,作歌欲报愁未称。

昨夜西风吹林皋,故人不见心郁陶。

诗情淋漓动十指,兴酣落笔神皆豪。

拂君砚,濡我毫,墨池一泻飞寒涛。

知君得诗应大笑,更为狂奴赓别调。

(0)

退朝即事·其二

延英影对碧衣郎,端砚纤毫各别床。

天子垂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0)

青玉案二首·其一

和阗玉似梅花白,便琢作、梅花式。

一朵特肥余朵弱。

其容一掬,其周一尺,插个匙儿得。

进华秋露亲斟酌,冰雪肌肤沁香墨。

净几明窗端砚侧。

用来一滴,看来一色,神物天然合。

(0)

与徐昭法

人传徐昭法,可闻不可见。

我今上灵岩,钟鼓集法眷。

相看尽陈人,不参以时彦。

徐子最后来,布袍巾幅绢。

储公览拙文,珍重压端砚

徐子翻读之,喟然而称善。

谓是震川后,叙事无人荐。

虞山加粉泽,可谓不善变。

落此一瓣香,百年如觌面。

出其论文书,并与他著撰。

体裁既整齐,字句亦工练。

夜坐天山堂,诸家评略遍。

人言子寡言,子言如竹笕。

乃知世知子,犹为子之羡。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