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旁观者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不幸的遭遇,或者某人因为与他人的事情有关而受到牵连。
- 例句
- 1. 他因为不慎卷入了别人的纠纷,成了旁磔的人。2. 这场事故是他的责任,他也不能幸免于旁磔。
- 基本含义
- 指旁观者不幸的遭遇,也可表示陪葬。
- 基本解释
谓于四方之门宰牲禳祭。《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郑玄 注:“旁磔,於四方之门磔攘也。” 孔颖达 疏:“旁谓四方之门,皆披磔其牲,以禳除阴气。”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刑罚相关的成语,如“杀鸡儆猴”、“五马分尸”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和相关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不小心打破了同学的玻璃杯,被大家笑话,感觉自己成了旁磔的人。2. 初中生:他无意中泄露了考试的答案,结果全班都被罚抄写,他觉得自己旁磔了全班同学。3. 高中生:他的父亲因为涉嫌贪污被抓起来了,他也因此成了旁磔的人,被同学们白眼看待。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斩首是一种常见的刑罚,而旁磔就是斩首后将尸体悬挂在路旁示众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种刑罚不仅用来警示他人,还用来惩罚罪犯的亲属和旁观者。因此,旁磔成为了表示旁观者不幸遭遇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旁磔”与“悬挂”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的尸体被悬挂在路旁示众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旁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旁”表示旁观者,而“磔”则表示悬挂。
- 详细解释
- 旁磔原指在斩首后,将死者的尸体悬挂在路旁示众,以警示他人。后来引申为指旁观者不幸的遭遇。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陪葬或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