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有深入研究和观察的能力。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真是看竹见竹,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关键。2. 他是个善于看竹的人,对于复杂的问题总能有独到的见解。
- 基本含义
- 观察竹子
- 基本解释
晋 王徽之 爱竹,曾过 吴中 ,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宋 黄庭坚 《寄南阳谢外舅》诗:“看竹辟强宅,閲士 黄公 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观察和思考相关的成语,如“观察入微”、“洞察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看竹,它们长得很高。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有看竹的精神,做事情要认真观察。3. 高中生:学习物理需要有看竹的能力,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4. 大学生:在研究生物学时,我经常要看竹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 故事起源
- 《淮南子·观禽》记载,古代有位名叫孟子的学者,他在山中看到一只竹子,仔细观察后发现竹子的内部有空洞,因此他得出了关于竹子的一些结论。从此以后,“看竹”成为了形容人有深入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竹子的特点,如竹子挺拔、细长,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内在特点,通过联想可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看”和宾语“竹”组成。
- 详细解释
- 看竹是指仔细观察竹子,寓意着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