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中等才德的君主。《吕氏春秋·应同》:“中主犹且为之,况於贤主乎?”《后汉书·爰延传》:“帝游 上林苑 ,从容问 延 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 汉 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 陈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清史稿·礼志三》:“子孙但能守成,即为中主。” 梁启超 《立宪法议》:“专制之国,遇令辟则治,遇中主则衰,遇暴君则乱。”
(2).中心,主宰。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说目》:“冥冥混沌,道为中主。”
(3). 南唐 立国,凡历三世, 宋 马令 《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 李璟 ,又称“中主”。如 宋 黄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 李澋 之词,即标为“ 李中主 ”。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在某个事物或领域中起主导作用,担任核心角色。
- 详细解释
- 中主是由“中”和“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中”表示核心、中心,而“主”表示主导、掌握。中主在意义上强调一个人在某个事物或领域中起主导作用,担任核心角色。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团队、组织或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 使用场景
- 中主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团队或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或者在某个领域中的核心作用。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位老师是学校教研组的中主,意味着他在教研工作中起着主导和核心的作用;或者我们可以说某位科学家是该领域的中主,表示他在该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 故事起源
- 中主这个成语的起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可考。它是根据汉语词汇的意义组合而成的。
- 词语结构
- 中主属于形容词+名词的成语结构。
- 例句
- 1. 他是团队的中主,负责统筹安排工作。2. 这位科学家是该领域的中主,他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中主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团队或领域的中心位置,掌握着主导权,成为中主。
- 延伸学习
- 1. 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领导地位相关的成语,如中流砥柱、龙头虎尾等。2.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领导者,如孔子、刘备等,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班级的中主,负责组织大家一起做游戏。2. 初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篮球队的中主,带领队伍取得了很多胜利。3. 高中生: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数学竞赛队的中主,帮助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 大学生:他是我们学院学生会的中主,领导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