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 陈去病 、 高旭 、 柳亚子 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 苏州 。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 清 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诗,以为不事王侯,高尚其志,非肉食者所敢望。” 宁调元 《南社集序》:“吾友 高 子 钝剑 柳 子 亚卢 等,既以诗词名海内,復创南社,以网罗当世骚人奇士之作,蔚为巨观。 钟仪 操南音,不忘本也。” 鲁迅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即如 清 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 汉 族的被压制,愤 满 人的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 民国 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文人在南方聚会交流的文化团体。
- 详细解释
- 南社是中国古代文人在南方地区组织的文化团体,主要活动包括诗词创作、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分享。南社的成员多为文人雅士,他们通过聚会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才华。南社的存在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使用场景
- 南社一词多用于描述文人的聚会和交流活动,也可用于表达文人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可以在讨论文化活动、艺术团体、文学创作等场景中使用。
- 故事起源
- 南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南方地区的文化繁荣时期,特别是宋代。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文人雅士纷纷聚集于南方的名山大川,组成了各种文化团体,其中以南社最为著名。南社的成员包括了许多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他们通过聚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
- 词语结构
- 南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南”表示南方地区,“社”表示社团、团体。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南社”的含义。
- 例句
- 1. 他们每月一次的南社聚会,是他们交流文化的重要场合。2. 这个文学团体以南社为名,致力于传承古代文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南社”与南方文化的繁荣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幅南方山水画,画中有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艺术和文化,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南社”的含义和起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团体活动,以及其他类似的文化团体,如北社、东社等。还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特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级就像一个南社,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共同进步。2. 初中生:我们学校设立了一个南社,鼓励同学们参与文艺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加入一个南社,与其他文化爱好者一起交流思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4. 大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一个南社,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