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经略 jīnglüè
(1) [manage and plan]∶筹划治理
经略之才
(2) [outline]∶要略;大略
◎ 经略 jīnglüè
[a high official]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经略洪承畴。(洪承畴,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崇祯末年任蓟辽总督,与清军战于松山,兵败降清,随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帮多铎攻打江南,做清军的开路先锋。此时洪承畴任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经略北来。
- 详细解释
(1).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杜预 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汉书·叙传下》:“自昔 黄 唐 ,经略万国。”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 英 人经略 印度 之起点,在千六百三十九年。”
(2).筹划;谋划。《晋书·袁乔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粃糠之微事。”《旧唐书·韦顗传》:“性嗜学,尤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
(3).官名。 南北朝 时曾设经略之职, 唐 初边州置经略使, 宋 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 明 及 清 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 民国 初尚有沿置者。《旧唐书·裴矩传》:“ 矩 盛言西域多珍宝及 吐谷浑 可并之状,帝信之,仍委以经略。”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下官 袁瀅 是也。自从擢举边才,蒙圣恩授以经略之职。” 邹鲁 《护法之役》三:“及 曹 部 吴佩孚 攻破 荆 襄 及 湖南 衡山 等处,乃任 张敬尧 为 湖南 督军, 曹錕 为 四川 、 广东 、 湖南 、 江西 四省经略。”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宋史·职官志七》。
- 基本含义
- 经营和统治辖区
- 使用场景
- 经略常用于描述对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和统治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府、企业或个人在某个领域或地区的全面经营和管理,也可以用来形容军事将领对某个战略区域的统治和控制。
- 故事起源
- 经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李广传》中,形容了汉朝将军李广在西南边疆地区的全面统治和管理。后来,经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通用的词语,用来形容管理和统治地区的能力。
- 词语结构
- 经略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经”和“略”。其中,“经”表示经营、管理的意思,“略”表示战略、计策的意思。
- 例句
- 1. 这位市长在经略本市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 他是一位擅长经略市场的商人,生意做得非常成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经略”拆分为“经”和“略”,然后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例如,“经”可以联想到经营、管理,而“略”可以联想到战略、计策。将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帮助记忆经略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经略的相关内容,可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和地方治理制度。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略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长经略着我们的学习活动。2. 初中生:这位将军经略着整个战场,带领士兵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他通过经略市场,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创业帝国。4. 大学生:这位校长经略着整个大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