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灵俗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既有高尚的品质,又不失世俗的智慧。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既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 例句
- 1. 他的言行既有灵性又有世俗智慧,真是一个灵俗兼备的人。2.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既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能被普通人所理解,可谓是灵俗之作。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言行既有灵性,又有世俗智慧;既有雅致,又有通俗。
- 基本解释
仙人和凡人。借指各种不同身份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木莲》:“山人结侣,灵俗共游,时至不採,为子淹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灵俗相关的成语,如“灵机一动”、“雅俗共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既有灵性又有世俗智慧,我非常喜欢。2. 初中生:她的演讲既有深度又不失通俗,真是一个灵俗的演讲者。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作品既有文学的内涵,又能引起大众的共鸣,真是一位灵俗之才。
- 故事起源
- 灵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下》一篇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中用“灵俗”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和智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灵俗”与“灵性”和“世俗”两个词联系起来记忆。灵性代表了高尚的品质,而世俗代表了通俗的智慧。因此,灵俗可以理解为既有高尚品质又有通俗智慧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灵俗一词由“灵”和“俗”两个字组成。其中,“灵”指的是高尚、雅致、有灵性的意思;而“俗”则表示世俗、通俗、普通的含义。灵俗描述了一个人既有高雅的品质,又能适应现实世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