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假装睡觉,实际上心里有事,心思不安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人心中有所牵挂,思虑重重的状态。
- 例句
- 1. 他每天晚上都邯郸枕,看来心里一定有什么烦恼。2. 她邯郸枕了一夜,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 基本含义
- 指假装睡觉,实际上心有所思,心思不安。
- 基本解释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 邯郸 枕。”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 邯郸 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 邯郸 枕,悽惻神鷄不可听。”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书·卫青传》中的故事情节,了解卫青的事迹和历史背景,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晚邯郸枕了一会儿,因为我担心明天考试会考什么。2. 初中生:他经常邯郸枕,我觉得他一定有什么心事。3. 高中生:她每次考试前都邯郸枕,因为她对成绩有很大的压力。4. 大学生:他最近总是邯郸枕,可能是因为找工作的事情让他很焦虑。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晚上常常邯郸枕,睡不好觉。
-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汉书·卫青传》,讲述了卫青出征前与妻子的对话,揭示了妻子的心思不安,表达了对丈夫的牵挂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邯郸城市的图案与枕头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假装睡觉,实际上心思不安”的含义,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邯郸+枕
- 详细解释
- 邯郸枕出自《汉书·卫青传》,邯郸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城市,卫青在出征前,妻子为他做了一个枕头,上面绣着一座城市的图案,卫青问妻子是哪座城市,妻子回答是邯郸。卫青听到邯郸,就知道妻子心中有所牵挂,不安心思,因此成了“邯郸枕”这个成语,形容心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