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传说中的善歌者。《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罗儒 吟, 吴公 连。” 章樵 注:“ 罗儒 、 吴公 ,皆善謳吟者,后人多倣其音。”
- 基本含义
- 指教育、培养人才。
- 详细解释
- 罗儒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若有人于陈、蔡之间,可使为司寇,使罗儒,以告闻于陈、蔡之君,则可矣。’”意思是如果能够在陈、蔡两地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让他担任司寇的职务,带着儒家学说去告诉陈、蔡两地的君主,那就很好了。这里的“罗儒”指的是招募、选拔儒家学者来教育、培养人才。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教育、培养人才的情景,特别是指引导人才的发展和培养。
-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学说的传承。这段话是孔子对于培养人才的一种设想和期望,反映了儒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培养的看法。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罗和儒。
- 例句
- 1. 学校罗儒,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2. 这个机构致力于罗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罗儒的发音“luó rú”与“落入”进行联想,表示将人才培养到位,使其能够落入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儒家学说和儒家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学校罗儒,培养我们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2. 初中生:学校开设了罗儒班,为有志于儒家学说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3. 高中生:学校注重罗儒,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4. 大学生:学校鼓励罗儒,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 成年人:社会需要更多的罗儒,培养具备儒家思想的领导者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