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服刑的囚犯。《汉书·成帝纪》:“ 三辅 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郊县 长安 、 长陵 及中都官耐罪徒。”《清史稿·食货志一》:“罪徒当遣者,限年屯垦,已事释还。其欲留占业者,听。”
- 基本含义
- 指犯了罪的人。
- 详细解释
- 罪徒是由“罪”和“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徒,本义是指学徒或弟子,引申为指从事某种行业或学问的人。罪徒指犯罪的人,即犯了法律规定的罪行的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也可用于批评某些行为不当的人。
- 故事起源
- 罪徒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做曹刿的人,他的父亲曹沬为了报答他的恩师,决定用自己的头颅来换取恩师的安全。曹沬因为犯了杀人罪,被定罪为罪徒,等待被处决。但是在行刑的时候,曹沬的恩师及时赶到,带着曹沬的头颅来到了刑场,替曹沬的罪。这个故事成为了罪徒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个罪徒被判处死刑。2. 警方正在追捕逃犯,希望能将罪徒绳之以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的场景,或者想象一个徒步旅行的人突然犯罪成为罪徒。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同罪行的定义和刑罚。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罪不容诛”、“罪大恶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坏人是个罪徒,应该被抓起来。2. 初中生:警察正在追捕逃犯,希望能够尽快抓到罪徒。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存在许多罪徒,我们应该加强法治建设。4. 大学生:犯罪分子被定罪为罪徒后,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