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罚酒计数的筹牌。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衡阳 放酒,熊咆虎嗥,不存令章,罚筹蝟毛。”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罚筹多似 昆阳 矢,酒令严於 细柳 营。”
- 基本含义
- 指对自己不善的事情进行惩罚或制裁,以示警戒。
- 详细解释
- 罚筹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罚指的是惩罚,筹指的是筹码。成语中的罚筹意味着通过失去或牺牲自己的筹码来惩罚自己。它强调了一个人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我惩罚来警示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 使用场景
- 罚筹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自我惩罚,或者为了弥补错误而做出牺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戒自己或他人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方面表现出极高的自我要求和自律。
- 故事起源
- 《说文解字》中有记载:“筹者,木也;罚者,以木责人也。”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义学著作,这里解释了罚筹的起源。在古代,筹是一种用木材制成的计数工具,而罚则是指用木材来责罚人。因此,罚筹就是用筹作为惩罚的手段,来自我制裁和警戒。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罚筹”,意为进行自我惩罚的行为。
- 例句
- 1. 他因为犯了错误,决定罚筹一百元。2. 她为了弥补过失,主动罚筹工作时间。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罚筹想象为一个人在赌场中输掉了所有的筹码,来进行自我惩罚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罚筹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我惩罚和自我约束相关的成语,如“自讨苦吃”、“自毁长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因为没完成作业,所以罚筹写一百遍“我要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我因为考试作弊被发现了,老师让我罚筹打扫教室一周。3. 高中生:我因为迟到了,被老师罚筹写一篇检讨书。4. 大学生:我因为错过了重要的会议,主动罚筹帮助组织下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罚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