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放纵;不检点。《后汉书·刘玄传》:“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后汉书·朱穆传》:“ 冀 不纳,而纵放日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查谈》:“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
(2).放任;不加制止。《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晋书·姚襄载记》:“ 浩 曰:‘ 姚君 纵放小人,盗窃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红楼梦》第五六回:“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
(3).释放;开脱。《元典章·刑部十九·略卖良人新例》:“关津渡口当该的官人每知而受财纵放者,减犯人罪三等除名不叙,失检察笞二十七下。”《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怎肯拚了自己官职,轻易纵放了重犯?”
(4).雄健奔放。《南史·王僧虔传》:“ 孔琳之 书,天然纵放,极有笔力,规矩恐在 羊欣 后。” 宋 曾巩 《<尚书省郎官石记>序》:“ 张颠 草书见於世者,其纵放可怪,近世未有。”《金史·赵秉文传》:“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
- 基本含义
- 放纵,不加约束地任意行动。
- 详细解释
- 纵放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放纵、不受约束、任意妄为。它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守纪律、不受规则限制的人。
- 使用场景
- 纵放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受限制,没有自律,没有约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的行为过于放纵、不受规则束缚。
- 故事起源
- 纵放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红楼梦》。故事中有一个叫做薛宝钗的人,她是贾府的堂妹,因为她出身高贵,所以从小就没有受到过约束和教育。因此,她的行为放纵,不加约束。后来,这个词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词语结构
- 纵放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纵”和“放”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纵”是动词,表示任意行动;“放”是动词,表示不加约束。
- 例句
- 1. 他纵放自己的欲望,不顾他人的感受。2. 这个社会不能纵放那些违法乱纪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放在一根绳子上,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任意行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大对纵放这个成语的理解。例如,纵横、纵情、放纵等词语都与纵放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纵放在操场上玩耍,非常开心。2. 初中生:他们纵放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了一幅美丽的画作。3. 高中生:他纵放自己的才华,成功地创办了一家公司。4. 大学生:他们纵放自己的激情,参加了一场激烈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