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藁砧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懒散,不勤劳。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不愿意努力工作,你可以用藁砧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个藁砧。2. 这个学生学习不努力,像个藁砧一样。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的行为懒散,不勤劳。
- 基本解释
亦作“藳砧”。古代处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斩之。鈇、“夫”谐音,后因以“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藳”一本作“ 藁 ”。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请归来时候。” 清 顾炎武 《悼亡》诗:“独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者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不肯做作业,真是个藁砧。2. 初中生:他从来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就像个藁砧一样懒散。3. 高中生:他整天无所事事,不愿意努力学习,真是个藁砧。4. 大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藁砧,我要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官员,他非常懒散,整天无所事事。有一天,孟尝君的管家看到他整天无所事事,就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在孟尝君的庭院里放了一根秸秆,并在旁边放了一个砧板。当孟尝君看到这个场景时,他觉得很好玩,就拿起砧板敲打起秸秆来。管家趁机对他说:“孟尝君,你像这个藁砧一样懒散,不勤劳。”孟尝君听后感到羞愧,从此改正了自己的懒散行为。后来,人们就用“藁砧”来形容懒散不勤劳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藁砧的形象与懒散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拿着砧板敲打秸秆,懒散地敲了几下就停下来了,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藁砧这个成语是由两个词组成的,藁和砧。
- 详细解释
- 藁砧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藁指的是秸秆,砧指的是砧板。在古代,农民们用砧板敲打秸秆,将秸秆的杂质敲掉,使其更加干净。藁砧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像砧板上的秸秆一样懒散,不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