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鸟名。即青雀。又名窃脂。《诗·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朱熹 集传:“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肉食不食粟。” 唐 卢鉟 《勗曹生》诗:“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 元 马祖常 《用乐天韵因效其题咏闲意》:“邨北邨南桑扈叫,家前家后竹鷄飞。” 清 唐孙华 《莺粟花》诗:“栗留影里垂蕤重,桑扈飞时拂槛斜。”
(2).即 子桑伯子 。古代隐士。 鲁 人。《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髠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 桑扈 ,隐士也。” 清 姚鼐 《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诗之二:“闻説 伯高 真可学,从游 桑扈 见长贫。”参阅 清 梁玉绳 《人表考》卷五。参见“ 桑户 ”。
(3).古代传说 少皞 时主管蚕桑的官。 汉 蔡邕 《独断》:“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复姓。参阅《通志略·氏族四》。
- 英文翻译
1.a surname
- 基本含义
- 桑扈是一个形容人们追求名利权势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的贬义词。它指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背离正道,不顾法律、道德等约束,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去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 详细解释
- 桑扈一词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桑树和扈从。据说桑树是一种神奇的树木,能够吸收天地间的灵气,具有非凡的力量和智慧。而扈从则是桑树的忠实仆人,服从桑树的指示,为桑树服务。然而,有些人为了获取桑树的力量和智慧,不惜背叛桑树,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最终导致自身灭亡。因此,桑扈成为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 使用场景
- 桑扈一词常用于贬低那些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的人。可以在讨论政治、商业、社会等领域中使用,用以批评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人物。
- 故事起源
- 关于桑扈的故事起源已不可考,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多次出现。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就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以桑扈之心行事的官员最终遭到惩罚的故事。
- 词语结构
- 桑扈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桑”和“扈”分别代表桑树和扈从。
- 例句
- 1. 他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和金钱,变得越来越桑扈。2. 这个政府官员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完全是个桑扈之徒。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桑树和扈从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桑树是一个神奇的树木,而扈从是为桑树服务的忠实仆人。然后联想那些为了获取桑树的力量和智慧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被称为桑扈之徒。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桑扈的意义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警世通言》等。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考试第一名,不择手段地作弊,真是个桑扈之徒。2. 初中生:那个商人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惜采取欺骗和偷窃的手段,真是个桑扈。3. 高中生:政府官员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地腐败,完全是个桑扈之徒。4. 大学生:有些人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地勾心斗角,真是个桑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