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浮迹常用于形容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很有成就的人或事物,但实际上缺乏实力或基础。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内在的人。
- 例句
- 1. 他的成功只是浮迹,没有实力支撑。2. 这个项目的成果只是浮迹,没有持久的效果。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在表面上出现或显露,但实际上没有根基或基础。
- 基本解释
飘泊不定的行踪。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浮跡自聚散,壮心谁别离。”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虚浮”、“浮光掠影”等,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类似的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成绩虽然很好,但是我觉得只是浮迹,没有真正的实力。2. 初中生:这个明星只是浮迹,没有真正的演技和实力。3. 高中生:他的成功只是浮迹,没有实际的才能和经验。4. 大学生:有些人只注重外表,他们的成就只是浮迹,没有真正的内在价值。
- 故事起源
- 成语“浮迹”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五年》一书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夫田忌参加了一次马赛,并用优秀的马和普通的马与敌方进行比赛。田忌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先用优秀的马输给敌方一次,然后用普通的马赢得了后两次比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田忌的马只是普通的马,但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取得了胜利,从而表现出了“浮迹”的含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浮迹。可以想象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它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有根基,容易被水流带走,就像一些只注重外表的人一样。
- 词语结构
- 浮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浮迹是由“浮”和“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浮”表示漂浮、浮动的意思,指事物没有固定的根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迹”表示痕迹、踪迹,指事物表面上的现象或表现。因此,浮迹指人或事物在表面上出现或显露,但实际上没有根基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