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格诗的词语解释
格诗的意思
拼音:gé shī    注音:ㄍㄜˊ ㄕㄧ
基本解释

(1).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或称半格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建安 无偶句, 西晋 颇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陈 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律。《长庆集》中尚有半格诗。” 清 汪立铭 《白香山后集格诗注》:“顾格诗之义虽亡考,而见诸公之文章者可证……由是观之,格者但别於律诗之谓,公前集既分古调乐府、歌行以类各次於讽諭、閒适、感伤之卷,后集不復分类别卷,遂统称之曰格诗耳。时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復繫歌行杂体字,是以格诗另为古诗之一体矣。”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竇梦徵 、 张礪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基本含义
格调高雅,文词优美。
详细解释
格诗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表示诗歌的格调高雅,文词优美。它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风格优美,富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使用场景
格诗可以用于描述诗歌、散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辞、举止或品味的优雅和高尚。
故事起源
格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第十一》中:“君子病无能焉,小人病无道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无适也,无莫也”一句中的“无莫”即为“格诗”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诗歌的风格和文笔的高雅。
词语结构
格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前一个字为“格”,后一个字为“诗”。
例句
1.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格诗高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2. 他的绘画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格诗的感觉,令人陶醉其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幅优美的诗歌或绘画作品,将其与格诗这个成语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艺术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墨守成规”、“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听起来就像一首格诗,很好听!2. 初中生: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很协调,给人一种格诗的感觉。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很有格诗的味道,很有艺术性。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格诗”这个成语。
(0)
诗文中出现“格诗”的诗词

纪赠宣义大师梦英

几忆汤师役梦魂,醉吟想在落花村。

背尘事见寻常说,出格诗曾子细论。

书信寄凭虽有路,笑谈重约恨无门。

今来鬓雪应多也,莫惜频频近酒樽。

(0)

山居诗·其一

此事从来已绝疑,安然乐道合希夷。

依山偶得还源旨,拂石閒题出格诗

水待冻开成细溜,薪从霜后拾枯枝。

因兹永断攀缘意,誓与青松作老期。

(0)

论诗

格诗家枉费评,吾诗吾自遣吾情。

可怜不识怡情者,错托宫商论浊清。

(0)

含韵斋口号

砌下玉兰都鬯开,镂银窣堵白皑皑。

恰宜斋额颜含韵,画格诗情此字该。

(0)

后序

前三年,元微之为予编次文集而叙之。
凡五秩,每秩十卷,迄长庆二年冬,号白氏长庆集。
尔来复有格诗、律诗、碑、志、序、记、表、赞,以类相附,合为卷轴,又从五十一以降,卷而第之。
是时大和二年秋,予春秋五十又七,目昏头白,衰也久矣,拙音狂句,亦已多矣。
由兹而后,宜其绝笔,若余习未尽,时时一咏,亦不自知也。
因附前集报微之,故复序于卷首云尔。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