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空气、水等不洁净。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言未毕,门中有数十人出,云怪有昏浊气,令责守门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譬如奔流浊水,纔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渣滓尽去,復得清来。” 黎锦明 《出阁》:“她嫌屋门边的塘水昏浊,常时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
(2).引申为污秽难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然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
(3).指社会、政治黑暗混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今朝廷昏浊,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官,也只有数,不能勾十分大的。”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 庄子 、 列御寇 之流,其言依倣 老子 ,吾观其书,大抵悯世之昏浊,为洸洋自恣以适己志,此文人学士之雄者耳,不得与 老子 并。”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要之,能在这昏浊的政局中,居然出为高官,清流大约无这种手段。”
- 基本含义
- 形容思维迟钝、心境沉闷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昏浊是由“昏”和“浊”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昏指昏暗、迷糊,浊指混浊、不清晰。合在一起形容人的思维迟钝,心境沉闷,缺乏清晰的判断力和明确的思维。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头脑迟钝、思维不清晰、心情沉闷的状态。例如,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疲惫、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的状态下,可以说他的思维昏浊。
- 故事起源
- 昏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孝武帝纪》中,用来形容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心境。当时,孝武帝因为长期战争和政务繁忙,心情沉重,思维迟钝,被形容为“昏浊”。
- 词语结构
- 昏浊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最近工作太忙,整个人都显得昏浊无神。2. 考试前一天晚上熬夜复习,第二天状态昏浊,答题不够清晰。
- 记忆技巧
- 1. 将“昏”字和“浊”字分别与昏暗和混浊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思维迟钝、心境沉闷的状态。2. 可以通过制作一副卡片,将成语的拼音和意思写在一起,反复阅读和复习,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与昏浊相似的成语,如昏昏沉沉、昏头昏脑等,扩展词汇量。2. 阅读相关的故事、小说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昏浊的描述和描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整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上课时昏浊得连老师说的话都听不清楚。2. 初中生:考试前紧张得睡不好觉,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感觉头脑昏浊,没有状态。3. 高中生:这个学期课程安排得太紧凑了,每天都感觉昏浊无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