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举坐,举座 jǔzuò,jǔzuò
[all those present] 指所有在座的人
举坐皆惊
举坐哗然
- 详细解释
亦作“ 举座 ”。犹满座。指全体在座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按,《太平御览》卷九七七引此文“椅”作“猗”,注云:“音覊,箸取物也。”《通俗文》:“以箸取物曰敧。”则字本作“敧”。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晋 之 王导 ,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他那悲壮的歌声,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使举座为之感动。”
- 基本含义
- 指举起身体坐下,形容对待客人非常恭敬礼貌。
- 使用场景
- 举坐可用于形容对待客人或长辈时的礼貌行为。在正式的场合,比如宴会、会议等,主人或下属对待客人或长辈时,可以使用举坐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重视。
- 故事起源
- 举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车攻》中的一句诗:“举坐于前,有罪不敢后。”这句诗描述了人们在车上坐着时,因为犯了错而不敢移动坐位。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表示对待客人或长辈时的礼貌行为。
- 词语结构
- 举坐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举”和“坐”。
- 例句
- 1. 在宴会上,主人热情地迎接客人,举坐后开始了宴会。2. 学生见到老师进教室后,都会起立举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 记忆技巧
- 记忆举坐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举起身体坐下”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自己举起身体坐下的场景,以及对待客人或长辈时的礼貌态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貌和尊重相关的成语,比如“起立敬礼”、“恭敬有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见到老师时会举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2. 初中生:在家里,我对长辈都会举坐,以示尊重。3. 高中生: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们都会举坐等待校长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