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明史·张慎言传》:“若夫鼎湖再泣,宗庙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
- 基本含义
- 指祭祀时烧的酒和肉。
- 详细解释
- 鼎是古代用来煮酒和烹煮食物的大锅,鬯是指祭祀时烧的酒和肉。鼎鬯这个成语形容祭祀时烧的酒香浓郁,烹煮的肉香扑鼻,意味着祭祀庄严隆重,祈福祝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盛大的祭祀仪式,也可以用于形容庄重、隆重的场合或仪式。
-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孔子在参观鲁国祭祀时,看到祭祀酒肉香浓,感叹道:“鼎鬯之香,殷殷如也。”这句话形成了成语“鼎鬯”。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在祭祀活动中,鼎鬯的香味飘散在空中,让人陶醉。2. 他的婚礼非常鼎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祝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想象一个巨大的鼎里烹煮着美味的食物和香醇的酒,香气扑鼻而来,庄重隆重的祭祀仪式正在进行。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礼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祖父母的生日,我们举行了一场鼎鬯的生日宴会。2. 初中生:在国庆节的升旗仪式上,国旗迎风飘扬,场面鼎鬯庄严。3. 高中生:这次毕业典礼非常鼎鬯,校长和老师们都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