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详正的词语解释
详正的意思
拼音:xiáng zhèng    注音:ㄒㄧㄤˊ ㄓㄥˋ
基本解释

(1).平正。 南朝 梁 沉约 《崔慧景加侍中诏》:“志气淹通,识履详正。” 宋 吕陶 《陈传正<退居类稿>序》:“故其文之典厚详正,出于天质之自然。”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 康僧渊 ﹞貌虽胡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
(2).审察校正;审议纠正。《宋书·礼志三》:“议仪不同,於事有疑。輒下礼官详正。”《新唐书·李宪传》:“﹝ 李宪 ﹞善治律令,性明恕,详正大狱,活无罪者数百人。”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之一:“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

基本含义
详细准确,不偏不倚。
详细解释
详正是由“详”和“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详”意为详细、详尽,指事情的描写或叙述非常详细;“正”意为准确、正确,指事情的判断或表达非常准确。因此,详正表示对事情的描写、判断或表达非常详细准确,不偏不倚。
使用场景
详正常常用于形容文章、言辞、态度等方面,表示其详细准确、不偏不倚。可以用来夸奖写作、演讲等方面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不够准确、不客观的言辞或态度。
故事起源
详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当时,齐国的国君昭公在位时,有一位名叫谷成子的宰相,他的言辞非常详细准确,不偏不倚。有一次,昭公问他:“你对于国家的政务有什么看法?”谷成子回答说:“我认为只有详尽准确地了解各项政务,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昭公十分赞赏谷成子的回答,称赞他的言辞详尽准确,不偏不倚,从而形成了“详正”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形容词 + 形容词
例句
1. 他的报告写得很详正,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2.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详正,既客观又准确。3. 他的态度一直很详正,不偏不倚地做出决策。
记忆技巧
可以将“详正”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例如,可以将“详”记忆为“详细”、“详尽”,将“正”记忆为“准确”、“正确”。通过将两个部分的含义记忆起来,再结合起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详正”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详实”、“详尽”等,以扩大对于详细准确描述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写得详正,老师夸我写得很好。2. 初中生:他的回答非常详正,没有任何偏见。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详正,引发了广泛的讨论。4. 大学生:研究报告需要详正地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事事详正,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
(0)
诗文中出现“详正”的诗词

丁元珍挽词二首·其一

翰墨金声远,神情玉气温。

节廉贫愈见,风义老弥惇。

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

谁怜一麾出,终不反修门。

(0)

丁元珍挽词二首

翰墨金声远,神情玉气温。
节廉贫愈见,风义老弥惇。
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
谁怜一麾出,终不反修门。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