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晓达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事物深入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对各种问题都能够理解和解答。同时,晓达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
- 例句
- 1. 他对历史很有研究,晓达其中的道理。2.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晓达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答。
- 基本含义
- 晓达指了解并通达事理,明白其中的道理。
- 基本解释
通晓。《三国志·魏志·温恢传》:“ 扬州 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宋 曾巩 《韩晋卿莫君陈刑部郎中制》:“尔晓达吏方,宜在兹任。”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僕之才非不自知,平生於百事皆不晓达。”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晓达相关的成语,如智达、心达、智谋过人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晓达意义相近的成语,如通达、明晰、洞察力等,以扩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努力学习,希望能够晓达更多的知识。2. 初中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我不仅能晓达不同的文化,还能结交到很多朋友。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晓达更深层次的学问和知识。4.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不仅能够晓达社会的现状,还能够了解到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
- 故事起源
- 晓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宣王,他非常重视智慧和才能,曾经有一次他问群臣:“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聪明智慧的人?”只有齐国的大夫晏婴给了一个独特的回答:“晓,达,心,术。”晏婴的回答意思是,聪明智慧的人应该是既有广博的知识,又能够通达事理,心胸宽广,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齐宣王对晏婴的回答非常满意,称赞他晓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晓达”拆分为“晓”和“达”两个部分来记忆。晓意为了解、明白,达意为通达、达到。可以想象一个人通过学习和思考,逐渐了解事物的本质和道理,最终达到对事物的通达和理解。
- 词语结构
- 晓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晓”和“达”。
- 详细解释
- 晓达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晓”和“达”。晓意为了解、明白,达意为通达、达到。晓达合在一起,表示了解并通达事理,明白其中的道理。它强调了人们应该通过深入思考和学习,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