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能吏一词常用于形容政治、管理或领导方面的人才。可以用来赞扬那些善于处理问题、有决断力和领导能力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一位能吏,带领团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 这位市长是一位能吏,他在治理城市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
- 基本含义
- 指能力出众、才干卓越的官员或领导者。
- 基本解释
能干的官吏。《汉书·张敞传》:“ 望之 以为 敞 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宋 陆游 《书<空青集>后》:“始为家贤子弟,中为时胜流,晚为能吏。”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娄典名郡,亦曰能吏,反復好乱,终陨其祀,述《王敬则列传》。”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官制和政治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背景,以及古代官员的职责和责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能吏,她总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这个学生会组织活动,是一位能吏。3. 高中生:他在学校的表现非常出色,是一位能吏。4. 大学生:他在学生会担任领导职务,是一位能吏。5. 成年人:这位企业的CEO是一位能吏,他成功地领导了公司的发展。
- 故事起源
- 能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四年》中。相传,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昭公曾经问他的大臣子产:“我有两个人才,一个能够治理国家,一个能够治理家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子产回答道:“治理国家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也一定能够治理家庭。”这个故事中的“治理国家”的人才就可以被称为“能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住“能吏”的发音和基本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了解其故事起源和使用场景也有助于记忆。
- 词语结构
- 能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能吏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能”表示能力高强,有才干;“吏”指官员、领导者。能吏一词形容官员或领导者具有出众的才能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