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见“ 心迹 ”。
亦作“ 心跡 ”。1.思想与行为。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跡双寂漠。”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思有以少补圣政,助成应天之实,使 尧 舜 之仁,名言皆行,心迹相应,庶几天下感通。”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九:“心跡不相从,我思难具陈。”
(2).犹心事;心情。《宋书·傅亮传》:“考旧闻於前史,访心跡於污隆。”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此畴曩心跡,安敢不尽於君侯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为暴白心跡,故来与祭。” 沙汀 《酒后》:“而且一再发誓要把五亩绝业捐给善堂,以明心迹。”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内心感情、思想、意志等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痕迹或迹象。
- 使用场景
- 心迹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其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可以用于夸赞一个人真诚、善良、忠诚等品质。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虚伪、冷漠、不真实等行为。
- 故事起源
- 关于心迹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心迹的意义与亲历者的内心感受相关。人们常常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们的真实内心,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心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的心迹纯真善良,从不会伤害他人。2. 她的心迹坦率真实,让人感到亲近。3. 这个人的心迹虚伪,不值得信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心迹。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脚下留下的足迹上面刻着心形,表示他的行动反映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观察身边的人来深入理解和运用心迹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能从他的心迹中感受到他对朋友的真心。2. 初中生:她的心迹坦率真实,我们都很喜欢和她交朋友。3. 高中生:我们要学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心迹来判断他的真实想法和情感。4. 大学生:他的心迹虚伪,不值得我们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