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
- 基本含义
- 指重建庙宇,也比喻恢复旧物或旧职位。
- 详细解释
- 复庙一词最初是指重建庙宇,后来引申为恢复旧物或旧职位的意思。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一种重建或恢复的过程,强调了事物的复兴和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复庙一词常用于描述重建、恢复或复兴某种事物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经历困境后重新崛起,恢复旧有的辉煌;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遭受失败或挫折后重新振作,重回巅峰。
- 故事起源
- 复庙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在古代,庙宇是人们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场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庙宇被毁或废弃时,重建庙宇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复庙一词就形成了。
- 词语结构
- 复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复”表示重建、恢复,第二个字“庙”表示庙宇。
- 例句
- 1. 这座古老的庙宇经过几年的修复,如今已经复庙。2.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这家公司终于复庙了,业绩开始逐渐恢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复兴”、“重建”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复庙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庙宇在经历毁坏后重新恢复的场景,或者想象一个企业在经历困境后重新崛起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建筑或历史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庙宇的建筑风格、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知识。你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复庙相似的成语,如复兴、重建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废弃的公园经过几个月的整修,如今又复庙了,变得更加美丽了。2. 初中生: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谷后,这个足球队终于复庙了,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3. 高中生:这位老师在遭受了一次失败后重新振作,复庙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