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列子·仲尼》:“ 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赴势公子 勃然自失,肃尔改容。”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 太宗 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 魏徵 对曰:‘臣愚不能尽知,唯 霍王元轨 ,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
(2).自己失去时机。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惟父老审图之,无自失。”
(3).失身。《易·比》:“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程颐 传:“二虽中正,质柔体顺,故有贞吉自失之戒,戒之自守,以待上之求。”
(4).自己逃逸。失,通“ 逸 ”。《庄子·应帝王》:“明日又与之见 壶子 ,立未定,自失而走。”
- 基本含义
- 指自己做出错误的举动或言论,失去应有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
- 详细解释
- 自失是一个描述人们在某些情况下失去自我节制和自律能力的成语。它强调个人的行为或言论违背了常理或道德准则,使自己陷入尴尬、困惑或糗事之中。自失常常与情绪激动、冲动行为或言辞不当等相关。
- 使用场景
- 自失一词常用于描述个人在公共场合或重要场合中的失态、失言或失格行为。它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人,提醒他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 故事起源
- 关于“自失”成语的具体起源尚无明确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提及,显示它已经存在了很久。
- 词语结构
- 自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表示行动主体;“失”表示失去,表示行为或言论不当。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大发雷霆,完全自失了。2. 她因为情绪失控而对同事发表了冒犯性的言论,真是自失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自我控制”、“自律”等概念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失去自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合适的行为或言论,就能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律、自制力相关的成语,例如“自律”、“自重”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自失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考试中抄袭别人的答案,真是自失啊!初中生:他在班级聚会上喝醉了,失去了自控能力,真是自失啊!高中生:她在演讲比赛中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完全自失了。大学生:他在求职面试中发表了一些冒犯性的言论,真是自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