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仁明一词常用于形容君主或领导者,表示其具备仁爱和明智的品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既有仁爱之心,又能明察事理。
- 例句
- 1. 他是一位仁明的君主,深受人民的爱戴。2. 她是一位仁明的领导者,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 基本含义
- 仁慈而聪明明智的品质。
- 基本解释
仁爱明察。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君子谓 太姒 ,仁明而有德。”《后汉书·郭贺传》:“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 郭乔卿 ,忠正朝廷上下平。’”《晋书·简文帝纪》:“子 昱 ,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伯子 尝为予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盖公忠仁明,皆自此生。”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相关章节,了解仁明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知故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仁明的班长,总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中学生:作为一名仁明的学生会主席,他能够聆听同学的意见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大学生:作为一名仁明的团支书,他带领团队取得了许多成就。成年人:他是一位仁明的企业家,善于处理复杂的商业问题。
- 故事起源
- 《论语·阳货》中有一则对话:“子曰:‘仁者,人也;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者是指有仁爱之心的人,他们愿意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愿望,并帮助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后来,人们将“仁者”与“明智”相结合,形成了“仁明”一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仁明的发音与“人明”进行联想,表示一个人明智聪明。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是 + 仁明
- 详细解释
- 仁明是由“仁”和“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仁”表示仁爱、慈悲,指一个人有爱心、关怀他人的品质;“明”表示明智、聪明,指一个人有智慧、明察事理的品质。仁明结合起来,表示一个人不仅有慈悲之心,而且具备明智的判断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