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主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能力独立行动、自主决策,不需要依赖他人。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的能力和独立性,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缺乏主动性和自主能力。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行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就能独立完成任务。2. 只有行主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 基本含义
- 行动的主人,指能够主动行动、有自主能力的人。
- 基本解释
(1).古代出师时载在斋车中的随军神主。《礼记·文王世子》“其在军则守於公禰” 汉 郑玄 注:“谓从军者,公禰行主也。” 孔颖达 疏:“公禰,谓迁主,载在齐车,随公行者也。”
(2).主持行旅之事的人。《晋书·祖逖传》:“及京师大乱, 逖 率亲党数百家避地 淮 泗 ……是以少长咸宗之,推 逖 为行主。”
犹言行东;雇主。 清 袁枚 《新齐谐·借棺为车》:“闻其母在内呼曰:‘行主远来,得毋飢乎?;我酒饌已备,惜无人陪,奈何?’两子曰:‘行主 张先生 ,父执也,卑幼不敢陪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主相关的成语,如行动派、行事果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个行主,每天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做一个行主,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学习。3. 高中生:我希望成为一个行主,能够独立选择自己的未来道路。4. 大学生: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行主,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要做一个行主,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只猴子,猴子非常聪明,能够自主行动。有一天,主人出门时把门锁好,可是猴子却自己打开了门,主人很惊讶,对猴子赞叹道:“这只猴子真是行主!”后来,人们用“行主”来形容有能力行动、有主动性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行主”理解为一个能够主动行动的主人,类似于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的人。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行主是由动词“行”和名词“主”组成的成语。行表示行动、活动,主表示主人、主宰。行主的意思是指能够自主行动、有主动性的人,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