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义词
取代、代替、代庖
- 详细解释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谓如庖人不尽其职,尸祝亦不代之宰烹。后因以“庖代”比喻越权办事或代作别人分内之事。参见“ 越俎代庖 ”、“ 代庖 ”。
- 基本含义
- 指厨师代替主人烹饪食物,比喻人代替别人做本分以外的事情。
- 使用场景
- 庖代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超越自己职责范围去做别人的事情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学习、家庭等各种场景中的替代行为。
- 故事起源
- 相传,庖代一词的起源与古代传说有关。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庖牺的厨师,他技艺高超,能够烹饪出美味的佳肴。有一次,庖牺来到一位贵族家中,主人让他代替自己烹饪晚餐。庖牺虽然能够胜任,但他觉得自己的本分是在厨房里烹饪,而不是代替主人做饭。于是,他拒绝了主人的请求,坚持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庖代行为的思考,成为了庖代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庖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庖”和动宾短语“代”组成。
- 例句
- 1. 他总是庖代别人的工作,不顾自己的本职任务。2. 这个团队成员庖代了经理的角色,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厨师在代替主人烹饪食物,然后被主人责备的场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庖代相关的成语,如“庖丁解牛”、“庖丁之辩”等,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喜欢庖代别人的作业,每个人应该做自己的任务。初中生:老师应该不庖代学生的思考,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高中生:政府不能庖代市场的作用,应该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