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避居的词语解释
避居的意思
拼音:bì jū    注音:ㄅㄧˋ ㄐㄨ
基本解释

(1).谓移居以避祸害。 宋 陈绎 《邵古墓铭》:“戎难,避居 上谷 ,又徙 中山 。”《明史·奸臣传·阮大鋮》:“流寇偪 皖 , 大鋮 避居 南京 。” 丰子恺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我在 南沉浜 乡间已经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敌机常常来袭。”
(2).避开不居。《魏书·肃宗纪》:“朕威德不能遐被,经略无以及远,俾令苍生罹此涂炭,何以苟安黄屋,无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参见“ 避正殿 ”。

反义词

藏隐、隐匿、露面

基本含义
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或环境,寻找安全或避难的地方。
详细解释
避居是指为了躲避危险或追求安全而离开原有的居住地或环境,寻找避难的地方。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临危险、战乱或不利条件时,选择离开原地,寻求安全的避难之地。
使用场景
避居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描述人们面临危险或不利条件时的行为。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战争时期的难民、灾难时期的逃难者,或者是因为追求安全而选择移民他国的人们。
故事起源
避居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古代,当时的中国经常发生战乱和灾难,人们为了生存和安全,常常选择离开原有的居住地,寻找避难之所。因此,避居这个成语形成了描述这种行为的意义。
词语结构
避居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避”和“居”。其中,“避”表示离开或躲避,而“居”表示居住或生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躲避危险而离开原有的居住地。
例句
1. 在战争期间,许多人不得不避居乡村,寻找安全的避难所。2. 面对灾难的来临,他们选择避居山区,远离危险地带。
记忆技巧
要记住避居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躲避危险的行为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对危险时,选择离开原有的居住地,来寻找安全的避难之所。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避居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避居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了解古代人们遭遇战争和灾难时的生活情况和应对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躲避大雨,小明避居在树下。2. 初中生:战争期间,许多人不得不避居乡村,寻找安全的避难所。3. 高中生:面对家庭的困境,他们选择避居他国,追求更好的生活。
(0)
诗文中出现“避居”的诗词

雪夜自横山归

杨枝摇漾飞轻絮,避居曾向山中住。

梅花绰约临波开,泛舟仍自山中回。

青山顾我忽无色,此来知与青山别。

彤云脉脉愁不开,化作漫空满山雪。

琪花飞冻老树梢,寒深已没前溪桥。

空林飒沓夜风紧,峰岚极目皆琼瑶。

匆匆短棹催行客,轻舟径出三山侧。

回看晓色射村墟,玉山犹倚寒空立。

(0)

钓鱼台

昔时垂钓叟,避居东海湄。

就养盍归来,遂为王者师。

始知问家业,九鼎悬一丝。

(0)

答左笏卿并示介庵

亡国大夫诚可耻,避居海滨幸逃死。

本心未死有鬼神,纵抱遗经亦妄耳。

少年各欲立奇节,老大落魄乃至此。

苟活仍遭举世非,杜门犹被千夫指。

君诗博引到古人,身世略同定谁比。

彦回名德既不昌,何用长生贪久视。

幼安元亮或庶几,风雨鸡鸣见君子。

(0)

送郑滁州

与子避居潞水上,忆在东曹诗兴多。

二月风烟辞省闼,三吴书剑阻关河。

花明江驿下帆影,棹入滁阳近楚歌。

此去琅琊堪吏隐,醉翁亭古发烟萝。

(0)

次韵太仆留别

光辉重拜楚江东,道论知心与貌同。

千仞翩翩韶舞凤,九霄款款易爻鸿。

燕歌静夜听行苇,身遇明时笑累蓬。

雪履朝来方拥彗,严旌应不避居穷。

(0)

送田御宿大参归里·其七

图隐有新寄,懒斋及澹园。

数椽兰作室,十亩竹为垣。

静有琴樽对,僻无车马喧。

避居非傲物,吾道拙中存。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