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端午的词语解释
端午的意思
拼音:duān wǔ    注音:ㄉㄨㄢ ㄨˇ
基本解释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基本含义
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
详细解释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驱邪避疫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使用场景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可以用于描述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风俗和文化。
故事起源
据传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因为忠诚于国家,被腐败的政府陷害,最终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渡等活动。
词语结构
端午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例句
1. 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2. 孩子们在端午节期间参加了龙舟比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活动和食物来记忆这个词语,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延伸学习
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包括龙舟竞渡的历史、粽子的制作方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在端午节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包了很多粽子。2. 小学生: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龙舟比赛。3. 初中生: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去了一个古镇,体验了传统的端午节活动。4. 高中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0)
诗文中出现“端午”的诗词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

杨花曲

上都杨柳瘦且坚,叶叶不展圆如钱。

年年飞花作端午,远客乍见心茫然。

上都飘雪不知数,此花与雪相旋舞。

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手攀短条心欲绝,宛转成毬恨初结。

寒风飞蓬卷车轮,点点相亚随明灭。

南邻荡子衣夜单,晓望出日如黄绵。

辛勤掇拾不敢弃,愿刮龟毛同作毡。

(0)

春晚叹

一风已快晴,微云复成雨。

盛丽女郎花,坐看委泥土。

蜂房蜜已熟,科斗生两股。

堂堂一年春,结束听杜宇。

老夫久卧疾,乃复健如许。

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0)

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0)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0)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