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民国一词常用于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事件、人物或文化现象,特别是与这个时期相关的成语。例如:“民国风情”、“民国建筑”、“民国文化”。
- 例句
- 1. 这座建筑是典型的民国风格。2. 他的家族在民国时期就有很高的声望。
- 基本含义
- 指中华民国,是指中华民国政权及民主制度。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指中华民国,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912年起,到1949年止。
[构成]
偏正式:民(国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了解中国的民国时期,可以研究这个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其影响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民国时期的一些知识。2. 初中生:我对民国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希望能深入了解。3. 高中生:民国时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4. 大学生及以上: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我发现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故事起源
- 成语“民国”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时期名称,没有具体的故事起源。
- 英文翻译
1.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记忆方法来记忆“民国”这个词语,例如了解民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或者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民国是一个名词,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 详细解释
◎ 民国 Mínguó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