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窃取 qièqǔ
[usurp;steal] 偷窃,偷取
窃取了重要的文件
窃取秘密情报
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
- 近义词
夺取、盗取、偷取
- 英文翻译
1.usurp; steal; grab
- 详细解释
(1).偷窃;偷取。《朱子语类》卷六六:“大率是为君子设,非小人盗贼所得窃取而用。” 宋 苏轼 《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而欲一旦窃取其名,以欺后世,苟《春秋》不为正之,则世之为仁者相率而为伪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於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政党每一主张一政策,政府必立即窃取而实行之,以夺其翘异之标帜。”
(2).谦词。采用。《孟子·离娄下》:“ 孔子 曰:‘其义则 丘 窃取之矣。’”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先生之註《老子》,则可谓得其髓者矣,乃窃取先生之意而为之铭。” 清 恽敬 《上举主陈笠帆先生书》:“ 敬 才弱,不敢犯 东坡 ,因颠倒其局用之;至变化则窃取 子长 ,严整则窃取 孟坚 也。”
- 基本含义
- 偷偷地拿走或占据他人的财物、地位、机会等。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以不光彩的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地位、机会等情况。可以用于描述贪污腐败、剽窃抄袭、篡夺权力等行为。
- 故事起源
- 成语“窃取”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贪官污吏。据说,这位官员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以不正当的手段窃取百姓的财物。他的行为被人们揭发后,终于被法院判处了重罪。此后,人们使用“窃取”这个成语来形容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窃取
- 例句
- 1. 他用不正当手段窃取了公司的机密文件。2. 这个艺术家被指控窃取了其他画家的创意。3. 他靠窃取他人的发明专利赚取了大量财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窃取”与偷窃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拿走别人的东西,然后将其与“窃取”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窃取”相关的成语,例如“窃喜”、“窃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偷地窃取了我的铅笔。2. 初中生:她通过窃取他人的作业答案提高了成绩。3. 高中生:这位政客被指控窃取了公共财产。4. 大学生:他窃取了公司的商业机密来开展自己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