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权威和威望的人,也可以用来夸奖某人在某个领域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学校的羽籥,领导着全校的教育工作。2. 这位科学家是国家科技界的羽籥,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 基本含义
- 指军队中的标志,也比喻有头有脸的人物。
-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周礼·春官·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饗食,则亦如之。”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朱彬 训纂:“干戈,万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羽籥,籥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学之。”《史记·乐书》:“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隋书·音乐志下》:“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羽籥象德,金石荐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威和威望相关的成语,如“龙头虎脑”、“一方霸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班长就是我们班的羽籥,他总是组织我们做各种活动。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学校的校长是全市教育界的羽籥,他在全市有很高的威望。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我国科技界的羽籥,他的研究成果对整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 故事起源
- 羽籥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一次战争。当时,鲁国的大夫田氏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封为羽籥,成为军队中的标志和旗帜。后来,这个词语就引申为有权威和威望的人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羽籥想象成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代表着权威和威望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羽籥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羽”是羽毛的意思,代表旗帜;“籥”意为标志。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旗帜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 详细解释
- 羽籥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帜,用来标志军队的所属和作战的指挥。这个成语比喻有头有脸的人物,具有权威和威望,能够指挥和引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