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第令 dìlìng
[even though](连) 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纵使”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 详细解释
古代府第内供差遣的人。《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
- 基本含义
- 指命令或指示。
- 使用场景
- 第令常常用于描述命令或指示的情况。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环境中,当有人向你下达命令或指示时,你可以使用第令来表达这一情况。
- 故事起源
- 第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晏婴的官员在接到国君的命令后,立即执行并取得了成功。这个故事中的“第令”一词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第令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国王下了第令,要求全国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2. 老师发出第令,要求同学们完成作业并准时交上来。
- 记忆技巧
- 记忆第令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将“第”字与“令”字相连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高级官员,排名第一,给下属下达命令时使用的就是“第令”。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令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出第令,我们要排队进教室。2. 初中生:班长发布了第令,要求大家参加运动会。3. 高中生:校长下达第令,要求学生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4. 大学生:导师给出第令,要求学生们在毕业前完成实习。5. 成年人:经理发布了第令,要求员工们加班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