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拔河 báhé
[tug-of-war] 一种体育比赛,两队在一条大绳的两端用力拉,拉过规定的界线为胜
- 英文翻译
1.{体} tug-of-war
- 详细解释
我国传统的一项体育运动。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握住长绳两端,双方用力拉绳,把绳上系着的标志拉过规定界线为胜。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拔河》:“拔河,古谓之牵鉤……今民则用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繫小索数百条挂於胸前,分二朋,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新唐书·中宗纪》:“ 景龙 三年……及皇后幸 玄武门 ,观宫女拔河,为宫市以嬉。” 宋 梅尧臣 《江学士画鬼拔河篇》:“分明八鬼拔河戏,中建二旗观却前。”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八章:“这一下,油纸伞变成降落伞,两人紧紧的把它拉住,像跟顽皮的风拔河。”
- 基本含义
- 指两队人或两个团体,以相互拉拽的方式进行比赛,看谁能把对方拉到自己一边。
- 使用场景
- 拔河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两个团体或个人之间的竞争,形容双方争强好胜,力争取得胜利。
- 故事起源
- 拔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训练方法。古代军队在训练时会使用绳子进行拉拽训练,以增强士兵的体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后来,这种训练方式演变成了一种体育运动,也成为了比喻竞争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拔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拔”,宾语是“河”。
- 例句
- 1. 两个队伍正在拔河比赛中展开激烈的争夺。2. 这场竞选活动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双方势均力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拔河”与两队人拉拽绳子的场景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两队人分别站在河的两岸,互相拔着绳子,力争胜利。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其他与团队合作和竞争相关的成语,如“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等,以丰富对于团队合作和竞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在运动会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初中生:两个班级之间进行了一次拔河比赛,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高中生:团队合作是拔河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大学生:在创业竞赛中,各个团队都在为了市场份额而进行着激烈的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