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外徭的词语解释
外徭的意思
拼音:wài yáo    注音:ㄨㄞˋ ㄧㄠˊ
使用场景
外徭一词现在常用于描述政府对人民过多的税收和负担。可以用来批评政府的不公平政策和对人民的剥削。也可以用来表达个人在生活中承受过多的经济压力。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外徭太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很重。2. 政府应该减轻人民的外徭,给予他们更多的福利。3. 在古代,百姓承受了沉重的外徭,生活十分艰难。
基本含义
外徭指的是国家对人民的重税和苛捐杂税的称呼。
基本解释

指征发戍边的徭役。《汉书·贾山传》:“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膳食,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税收政策和负担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老师给我们的作业太多了,真是外徭啊!2. 初中生:学校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培训班,感觉像是外徭一样。3. 高中生:政府应该减轻家庭的外徭,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4. 大学生:毕业后要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种外徭,需要我们努力去应对。5. 成年人: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费用等各种开支成为了我们的外徭,生活压力很大。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的故事是描述齐国君主襄公征收重税的情景。在这个故事中,庸国诸侯给予齐国以物质帮助,作为回报,齐国给予庸国诸侯以征税的任务,称为外徭。
记忆技巧
可以将“外徭”两个字形象地联想为“外面的重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外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详细解释
外徭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庸诸侯之地,以养其德,是以外徭,以资其用。”在古代,国家需要维持军队、修筑城墙、修建水利等,为了筹集资金,政府会向百姓征收重税和苛捐杂税,这就被称为外徭。外徭是一种对人民财产的剥削和压迫,使人民生活困顿,财产丧失。
(0)
诗文中出现“外徭”的诗词

六十一年春斋戒书

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消。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