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残存下来的物品、事物或遗迹。
- 例句
- 1. 这座古城的残碣仍然保存完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2. 在大火中,只有一座残碣幸存下来,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
- 基本含义
- 指被破坏或残缺不全的碑石,比喻残存下来的遗迹或残缺的事物。
- 基本解释
残碑。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雅好金石文字,遇荒村野寺古碑残碣,埋没榛莽之中者,靡不椎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遗迹、历史相关的成语,如“石破天惊”、“千古一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块残碣,上面写着古代的文字。2. 初中生:这个古镇保存着许多残碣,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的历史。3. 高中生:这座城市的残碣见证了它的兴盛和衰败,让人深思人生的无常。
-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这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故事中的残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事物兴盛和衰败的过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残碣”与“残破的石碑”形象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残碣一词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凡百岁,其盛衰皆有时也。盛犹将至,衰犹将归,而况残碣之将倾邪?”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兴盛和衰败的时候,即使是残缺不全的碑石,也注定会倒塌。后来,人们将残缺不全的碑石比喻为残碣,表示残存下来的遗迹或残缺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