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礼贤下士常用于形容领导或上级对待有才德的下属或晚辈时,以礼待人、以德服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尊重对方的才能和贡献,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赏识。
- 例句
- 1. 领导对待下属总是礼贤下士,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发展空间。2. 他以礼贤下士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欣赏。
- 基本含义
- 礼貌地尊重有才德的人,使其能够发挥才能。
- 延伸学习
- 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以及礼仪的作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礼贤下士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礼贤下士地对待我们,让我们感到很受尊重。2. 初中生:班级里有很多有才华的同学,我们应该礼贤下士,互相学习。3. 高中生:领导对待有才能的学生总是礼贤下士,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支持。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应该礼贤下士,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 故事起源
- 《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载:“礼贤下士,以养其德。”这句话出自《周礼》,是古代中国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对有才德的人的尊重和培养,认为只有通过礼貌和尊重对待他们,才能使他们的德行得以培养和发展。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礼贤下士”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记忆。首先,记住“礼”表示礼貌和尊重;然后,记住“贤”表示有才德的人;最后,记住“下士”表示地位较低的人或下级。通过将这三个部分结合起来,就可以记住整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礼贤下士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礼”、“贤”和“下士”。其中,“礼”表示礼貌和尊重,“贤”表示有才德的人,“下士”表示地位较低的人或下级。
- 词语解释
- lǐ xián xià shì ㄌㄧˇ ㄒㄧㄢˊ ㄒㄧㄚˋ ㄕㄧˋ
礼贤下士(禮賢下士)
◎ 礼贤下士 lǐxián-xiàshì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