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温暖。《书·洪范》:“曰晢,时燠若。”《新唐书·历志三下》:“急极而寒若,舒极而燠若,及中而雨暘之气交,自然之数也。” 宋 欧阳修 《上都运待制启》:“时炎燠若,天宇泰然,更冀珍调,以符倾祷。”
- 基本含义
- 形容火势猛烈,热情高涨。
- 详细解释
- 燠若是由“燠”和“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燠”指火热的意思,“若”表示如同。燠若一词形容火势猛烈,热情高涨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燠若常用于形容某种激情、热情或热度非常高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热闹非凡的场面、热爱工作的人、热衷于学习的学生等。
- 故事起源
- 燠若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当时,齐国的公子燮和公子若同时向晋国求婚,晋国国君决定将公主嫁给公子燮。公子若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他将自己的心意写在了一块玉石上,然后将玉石扔进了火中。结果,这块玉石在火中燃烧得非常猛烈,形成了一片火焰。后来,人们用“燠若”来形容火势猛烈、热情高涨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燠若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性成语组成。
- 例句
- 1. 晚会现场热闹非凡,气氛燠若火焰。2. 他对音乐的热爱燠若火炬,每天都坚持练习。3. 这个学校的学生热衷于科学竞赛,他们的学习氛围燠若火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燠若与火焰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火焰燃烧时的热情高涨的状态,帮助记忆燠若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燠若相关的成语,如热火朝天、热情洋溢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与火相关的成语,如火烧眉毛、火上浇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的足球比赛燠若火焰,大家都很兴奋。2. 初中生:他对数学的热爱燠若火焰,每天都主动去学习。3. 高中生:考试前的复习氛围燠若火海,大家都在拼命努力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