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披上僧衣。谓出家为僧。 唐 戴叔伦 《寄赠翠岩奉上人》诗:“挂衲 云林寺 ,翻经石榻凉。” 唐 杜荀鹤 《舟行晚泊江上寺》诗:“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
- 基本含义
- 指僧人挂在肩头的袈裟,比喻不务正业,只顾自己的私利。
- 详细解释
- 挂衲是一个贬义词语,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私利,不务正业的人。衲是僧人穿的一种袈裟,挂衲原指僧人挂在肩头的袈裟,表示他们专心修行。但是在这个成语中,挂衲的意思变为了僧人不务正业,只顾自己的私利,不去教化众生。
- 使用场景
- 挂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关心他人的人。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官员只顾自己发展,不关心百姓福祉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企业家只顾自己赚钱,不关心员工福利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石郎的人,他曾经是个道士,但是后来放弃了修行,只顾自己享受美食美酒。庄子用“挂衲”来形容他不务正业,只顾自己的私利。
- 词语结构
- 挂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挂”和名词“衲”组成。
- 例句
- 1. 他原本是个教师,但是后来只顾自己发展,真是个挂衲之徒。2. 这位官员只顾自己发展,完全是个挂衲之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挂衲”与“僧人挂在肩头的袈裟”进行联想,想象一个僧人只顾挂着袈裟,不去做正事,只关心自己的私利。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挂衲”意思相近的成语,如“为私造门”、“闭门造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只顾自己玩,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真是个挂衲之人。2. 小学生:李华只顾自己做作业,从来不帮助其他同学,真是个挂衲之徒。3. 初中生:这位同学只顾自己的学习,从不关心班级的集体活动,真是个挂衲之人。4. 高中生:这个学生只顾自己的高考成绩,从不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真是个挂衲之徒。5. 大学生:这位同学只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不关心社会问题,真是个挂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