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侠士 xiáshì
[knight-errant] 旧指行侠仗义的人;侠客
里侠者皆下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大侠杀人亡命。——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与侠士谋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详细解释
行侠仗义之士。《晋书·冯素弗载记》:“当世侠士莫不归之。”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明 唐顺之 《蒋云壑象赞》:“人见其以貲起家,则以为力田致丰,而倾身交游、冠盖过从,则又有侠士之风。”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DonQuixote》的书虽然将近一千来页,事迹却很简单,就是他爱看侠士小说,因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
- 基本含义
- 指有侠义精神的人,具有勇敢、正义、仗义的品质。
- 使用场景
- 侠士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有勇气、正直和仁义的人。可以用来赞美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 故事起源
- 侠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小说《水浒传》中。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义薄云天的好汉,他们为了正义而起义,被称为“水浒英雄”。其中有许多人物被赋予了侠士的形象,他们以义气和勇敢闻名。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侠”和“士”。其中,“侠”表示有勇气和正义感,“士”表示有文化修养和品德高尚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侠士,总是义无反顾地保护弱者。2. 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侠士,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侠”字的发音“xiá”来联想“瞎”,表示侠士在行动时通常会冒险,不计后果。而“士”字的发音“shì”可以联想到“是”,表示侠士是正直和勇敢的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侠士文化的书籍和电影,如《侠客行》、《射雕英雄传》等。这些作品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侠士的精神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侠士,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侠士,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侠士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4.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侠士来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