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菱花镜的词语解释
菱花镜的意思
拼音:líng huā jìng    注音:ㄌㄧㄥˊ ㄏㄨㄚ ㄐㄧㄥˋ
使用场景
菱花镜常用于形容人的眼睛锐利、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适用于各种描述洞察力的场景。例如,在描述一个聪明的人时可以说他的眼睛就像菱花镜一样,能看透一切。
例句
1. 他的眼睛就像菱花镜一样,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2. 她的眼睛像菱花镜一样,能洞察到问题的本质。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眼睛明亮灵活,能看穿事物的本质。
基本解释

古代铜镜名。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赵飞燕外传》:“ 飞燕 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奩。” 唐 杨凌 《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 緱山 无梦碧瑶笙, 玉臺 有主菱花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洞察力、明察秋毫相关的成语,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等。了解这些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起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眼睛就像菱花镜一样,能看到我脚下的小虫子。2. 初中生:她的眼睛像菱花镜一样,能看透人的真实想法。3. 高中生:他的眼睛就像菱花镜一样,能洞察到社会问题的本质。
故事起源
菱花镜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故事讲述了魏公子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孔子问魏公子:“子见鲁隐公乎?”魏公子回答:“未也。”孔子继续问:“子见卫灵公乎?”魏公子回答:“未也。”孔子再次问:“子见曹献公乎?”魏公子回答:“未也。”孔子最后问:“子见公孙龙乎?”魏公子回答:“见之。”孔子说:“子见公孙龙,如见菱花镜。”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魏公子洞察力的赞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的眼睛变成了菱花镜,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可以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成语造句等方式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菱花镜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菱花”是形容词,用来形容眼睛明亮灵活;“镜”是名词,表示眼睛的作用。
详细解释
菱花镜是由“菱花”和“镜”组成的词语。菱花是一种多棱形的几何图形,镜是反射光线的工具。成语中的菱花镜比喻人的眼睛明亮灵活,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看透表象,抓住关键。
(0)
诗文中出现“菱花镜”的诗词

扇子诗·其二十三

白团扇子合欢裁,出水菱花镜面开。

好是缑山明月夜,大家骑凤上天来。

(0)

湖上招客送春汎舟

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

两瓶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教成。

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

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

(0)

瑶琴怨

凉蟾吹浪罗衫湿,贪看无眠久延立。

欲将高调寄瑶琴,一声弦断霜风急。

凤胶难煮令人伤,茫然背向西窗泣。

寒机欲把相思织,织又不成心愈戚。

掩泪含羞下阶看,仰见牛女隔河汉。

天河虽隔牛女情,一年一度能相见。

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

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

(0)

丑奴儿.次韵何文成灯下镜中桃花

菱花镜里桃花笑,清影团团。月淡风寒。

深夜移灯许细观。武陵溪上当时事,何处飞鸾。

泪纸惊澜。飘尽红英不忍看。

(0)

望江南·其一对镜

菱花镜,无意照梳头。

怊怅朱颜容易改,生憎青鬓欲成秋。脉脉共含愁。

(0)

醉花阴

眉愁堆满菱花镜。有个人扶病。

小步下回廊,一缕香魂,冷到香苔径。

西楼凉月无人凭。剩有梨花影。

衫薄耐微酲,低问阑干,可似前宵冷。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