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
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
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
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
酝藉丰标浑无比。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
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
待等闲、留取遗芬,伴檐卜芳菲,蔷薇清泚。
看佩贯胡绳,心灰宝燎,到了未输兰蕙。
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
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
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
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
酝藉丰标浑无比。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
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
待等闲、留取遗芬,伴檐卜芳菲,蔷薇清泚。
看佩贯胡绳,心灰宝燎,到了未输兰蕙。
长日(cháng rì)的意思:时间长,指日子过得很慢或很长久。
出工(chū gōng)的意思:指出门工作,特指外出工作。
待等(dài děng)的意思:等待。
檐卜(yán bǔ)的意思:指以天气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
到了(dào le)的意思: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已经达到或发生。
到地(dào dì)的意思:到底;彻底;完全
等闲(děng xián)的意思:平常、平凡、无所事事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风味(fēng wèi)的意思:指某种具有特色的味道或特殊的风格。
丰标(fēng biāo)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桂海(guì hǎi)的意思:指忠诚坚贞的人或事物,比喻品质高尚、值得崇敬。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虹雨(hóng yǔ)的意思:形容雨后出现的彩虹。
胡绳(hú shéng)的意思:指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言语或行为。
焦土(jiāo tǔ)的意思:焦土是指被烧焦的土地,比喻战争或灾难后的一片荒凉和毁灭。
兰蕙(lán huì)的意思:指芬芳美丽的花草,也用来形容文采或才情出众的女子。
留取(liú qǔ)的意思:保留、保存
暮霞(mù xiá)的意思:指夕阳下的红霞。也比喻事情即将结束的迹象。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蔷薇(qiáng wēi)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而短暂,也可指代美丽的事物。
清泚(qīng cǐ)的意思:形容水清而浅。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题品(tí pǐn)的意思:指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赞赏、鉴赏。
未入(wèi rù)的意思:未曾进入或未达到某个境界或状态。
五出(wǔ chū)的意思:指人的行为出格,超出常规,不符合道德规范。
无比(wú bǐ)的意思:非常、极其,用来形容某种程度超过一切可比较的限度。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心灰(xīn huī)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
薰风(xūn fēng)的意思:指风吹过后,留下的芳香气味。
遗芬(yí fē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离去后留下的香气或美好的影响。
一种(yī zhǒng)的意思:表示某种事物或情况的特定类型,强调事物或情况的独特性或特殊性。
一涯(yī yá)的意思:形容人生的辛酸和苦楚。
酝藉(yùn jiè)的意思:指事物在酝酿发展的过程中,积蓄着力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云蒸(yún zhēng)的意思:形容热气腾腾,云雾缭绕。
众芳(zhòng fāng)的意思:指众多的芳香之气。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自学(zì xué)的意思:
不是在校从师受业,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 毛泽东 《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 高尔基 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