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阴郭北路,砂砾垭急湍。
白波跳垂日,峭峰推碧天。
是时梅雨数,集浍弥原田。
道迷篙力窘,密纤砅水牵。
众艇乱流济,排挤相屯邅。
盘旋滞晷刻,跌足号长年。
须臾人语寂,始觉舟去便。
往来绿树里,抵夕霞霭鲜。
徙倚船舱中,且玩林薄妍。
白头湖海客,忍性成柔绵。
远途甫发轫,遑较延与遄。
兰阴郭北路,砂砾垭急湍。
白波跳垂日,峭峰推碧天。
是时梅雨数,集浍弥原田。
道迷篙力窘,密纤砅水牵。
众艇乱流济,排挤相屯邅。
盘旋滞晷刻,跌足号长年。
须臾人语寂,始觉舟去便。
往来绿树里,抵夕霞霭鲜。
徙倚船舱中,且玩林薄妍。
白头湖海客,忍性成柔绵。
远途甫发轫,遑较延与遄。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白波(bái bō)的意思:指白色的波浪,比喻虚浮的事物或虚假的言辞。
北路(běi lù)的意思:指北方的道路,也用来比喻艰难险阻的事业或道路。
碧天(bì tiān)的意思:指蓝天,晴朗明净的天空。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船舱(chuán cāng)的意思:指船上的仓室。
跌足(diē zú)的意思:指非常懊恼、痛心、悔恨的样子。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晷刻(guǐ kè)的意思:指日影很短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即逝。
海客(hǎi kè)的意思:指远离家乡在外地居住的人。
湖海(hú hǎi)的意思:湖海指广阔的水域,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广阔、辽阔。
急湍(jí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
林薄(lín bó)的意思:指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
乱流(luàn liú)的意思:形容混乱不稳定的局势或状况。
梅雨(méi yǔ)的意思:指梅花盛开时节的雨水,也比喻一年中的雨季。
排挤(pái jǐ)的意思:排斥、摒弃、不接纳
盘旋(pán xuán)的意思:形容物体或鸟飞行时不断盘旋上升或绕圈移动。
忍性(rě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忍耐力和坚韧性格。
砂砾(shā lì)的意思:砂砾是指小石子、沙粒等碎石,也用来比喻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屯邅(zhūn zhān)的意思:聚集、堆积。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徙倚(xǐ yǐ)的意思:倚靠、依赖。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阴郭(yīn guō)的意思:指面容阴沉、神色不悦的样子。
原田(yuán tián)的意思:指田地原本的状态,比喻事物最初的样子或本来的面貌。
远途(yuǎn tú)的意思:指旅途遥远,路程较长。也可用于比喻事情的进行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