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衡之司天下七,算舟通楮时制同。
京师南来四千里,浒墅实当吴会中。
地官主事延平彦,鸾栖旧在吴江县。
政平如水起歌谣,今之歌谣乃重见。
司徒搉课岁有常,数或不经宁惠商。
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
萧君不苛亦不纵,隐然名为司徒重。
江边野老阅人多,独汲山泉远相送。
水衡之司天下七,算舟通楮时制同。
京师南来四千里,浒墅实当吴会中。
地官主事延平彦,鸾栖旧在吴江县。
政平如水起歌谣,今之歌谣乃重见。
司徒搉课岁有常,数或不经宁惠商。
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
萧君不苛亦不纵,隐然名为司徒重。
江边野老阅人多,独汲山泉远相送。
边野(biān yě)的意思:边远的地方。
不经(bù jīng)的意思:不经意地、不经过思考地。
传诵(chuán sòng)的意思:广泛传播,被人们广泛传颂。
地官(dì guān)的意思:指地方官员,也用来形容地位尊贵的人。
歌谣(gē yáo)的意思:歌谣是指一种流传民间的短诗歌形式,用于传递特定的信息或故事。
公有(gōng yǒu)的意思: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强调公众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京师(jīng shī)的意思:京师指的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以用来泛指大都市或重要城市。
鸾栖(luán qī)的意思:形容夫妻恩爱,和睦相处。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泉(shān quán)的意思:形容山中清澈的泉水,也用来比喻纯洁无邪的心灵。
时制(shí zhì)的意思: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沉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水衡(shuǐ héng)的意思:用水来称量,比喻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事物。
司徒(sī tú)的意思:表示人才出众,非常聪明有才华。
司天(sī tiān)的意思:掌管天命、主宰天下
太原(tài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吴江(wú jiāng)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吴会(wú huì)的意思:指吴国的会议,也泛指会议。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隐然(yǐn rán)的意思:暗中显露出来,不显而易见。
阅人(yuè rén)的意思:观察、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主事(zhǔ shì)的意思:负责处理事务或主持事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