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
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
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读书明大义,忠孝淑□多。
时务要穷究,朝章宜蒐罗。
此是真学业,勖哉毋蹉跎。
宋儒讲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汉儒勤考据,万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详,未必济平治。
后有好学者,獭祭矜腹笥。
图书翻满床,自作还自注。
诘曲无和音,落索无生致。
谓之阳湖派,矜奇树一帜。
卓哉定峰子,读书怀大志。
一部十七史,穷究古今事。
其论既宏通,其才复恣肆。
可惜广陵散,遗响无人嗣。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大志(dà zhì)的意思:指远大的志向、雄心壮志。
大义(dà yì)的意思:指追求正义、公正的行为和精神。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腹笥(fù sì)的意思:指人的腹部饱满,形容吃得饱饱的样子。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广陵(guǎng líng)的意思:泛指广阔的地方,也指繁华的城市。
好学(hào xué)的意思:指善于学习和钻研,勤奋好学。
和音(hé yīn)的意思:和谐的音调或声音。
宏通(hóng tōng)的意思:形容思想或理论通达广博,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即使(jí shǐ)的意思:表示尽管条件不利或可能不成功,仍然坚持做某事。
即令(jí lìng)的意思:即使,就算是
诘曲(jié qǔ)的意思:指正直坦率,不回避问题,直截了当地问责他人。
矜奇(jīn qí)的意思:自夸自大,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考据(kǎo jù)的意思:指对文献、史料等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其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落索(luò suǒ)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失去了原有的光彩、精神、活力等。
平治(píng zhì)的意思:平息骚乱,恢复秩序。
穷究(qióng jiū)的意思:彻底追究,深入研究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入魔(rù mó)的意思:指人因过分迷恋某种事物而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生致(shēng zhì)的意思:
活着或新鲜地送到。《史记·李将军列传》:“单于素闻 广 贤,令曰:‘得 李广 必生致之。’”《新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袁傪 之破 袁晁 ,擒其伪公卿数十人,州县大具拲梏,谓必生致闕下。”
时务(shí wù)的意思:指当前的重要事务,即时的工作或任务。
十七(shí qī)的意思:指十七岁的年龄,也可以泛指年轻人。
宋儒(sòng rú)的意思:指受宋代儒学影响较深的人,也泛指儒学家。
獭祭(tǎ jì)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同类。
探索(tàn suǒ)的意思:探索是指在未知领域或未知事物中进行探寻、寻找、研究的行为。
图书(tú shū)的意思:指书籍、图书馆等与书有关的事物。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务要(wù yào)的意思:非常重要,必须要注意或做到的事情。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性理(xìng lǐ)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气质、品行等方面的理性和道德品质。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学业(xué yè)的意思:指学习的事业或学习成绩。
阳湖(yáng hú)的意思:指阳光明媚、湖泊宽广的地方,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一字(yī zì)的意思:指只有一个字,形容极为简洁。
一部(yī bù)的意思:指整个作品或著作中的一部分。
忠孝(zhōng xiào)的意思:忠诚和孝顺
恣肆(zì sì)的意思:形容放任自由,任意妄为,不加约束。
自注(zì zhù)的意思:自己给自己注脚,解释自己的话或文章。
广陵散(guǎng líng sàn)的意思:指离散、分散的状态或情况。
十七史(shí qī shǐ)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17部正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北史》、《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新宋书》、《旧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和《清史稿》。